相信大家都看過了新冠病毒出現“環境傳人”的新聞,為了幫助大家了解更多關于環境傳人的概念、環境傳人的危害、環境傳人的預防等內容,特整理本文,希望大家不要麻痹大意、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。![]() 什么是環境傳人? 鐘南山在公開場合提出,新冠病毒出現“環境傳人”的新課題。“環境傳人”具體指什么?什么是環境傳人? 國家感染性疾病質量控制中心辦公室主任蔣榮猛介紹,“環境傳人”并不是新冠病毒新的傳播途徑,本質上就是物傳人。只要感染者污染了周邊的環境、物品,健康人接觸后就可能被傳染。 這也意味著,“環境傳人”是病毒傳播的一種途徑。 環境傳人有哪些傳播途徑? 四川省預防醫學會流行病學分會主任委員、流行病學教授欒榮生表示,物傳人的風險較小。其傳播途徑是,患者排出帶有活病毒的飛沫、排泄物,污染了周圍環境、物品,健康人觸碰到這些物表的病毒后,觸摸自己的口、鼻、眼,從而感染。 在既往的呼吸道疾病中,既存在物傳人,也存在人傳人,其中人傳人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。健康人群與患者面對面近距離接觸,吸入飛沫,從而感染病毒。 ![]() 環境傳人有哪些危害? 雖然環境傳人風險較小,但是,考慮到世界范圍疫情的蔓延,會給我國疫情防控帶來不小的壓力。我國當前疫情較為穩定,沒有大規模的本土疫情,新冠病毒在境內的傳播基本被阻斷。但世界范圍內疫情仍在流行,如果是人傳人,只要做好隔離和防護就沒有問題,但是如果是環境傳人,進口物品也因此被感染者污染。 防人相對容易,防物相對困難一些。從國內出現的病例來看,與進口貨物相關的傳播,多發生在冷鏈工人等特定職業。秋冬季是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季,讓新冠病毒的傳播更加容易。 ![]() 如何預防環境傳人? 欒榮生認為,應對“環境傳人”,首先應從關口檢疫入手。當進口冷鏈貨物入境,海關和市場監管局要作為主管部門把好關,檢疫、消毒,對于多次查出陽性的進口冷鏈貨物,應當有熔斷機制,不再進口。 此外,疫苗是和疫情賽跑的有效手段。一旦疫苗普及,免疫屏障建立,疫情傳播的風險會大大降低。 作為個人要做好自我防護,如戴口罩、手衛生、勤洗手、減少聚集等,就能以低成本取得很好的效果。 ![]() 被感染新冠有什么癥狀? 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以后,表現不同: 有的是無癥狀感染者。自己沒有明顯的不適感,做核酸檢測時發現陽性。 有的是輕癥病人。最初感覺咽部不適、干燥或咽痛,打噴嚏、鼻塞、流鼻涕,繼續發展有聲音嘶啞,咳嗽、胸痛等。體溫不同程度的升高,全身酸痛,乏力,頭痛,胃口差等癥狀。 無癥狀感染者或許會轉為病人。 大部分輕癥感染者經過治療好轉出院。有一部分人病情惡化表現為重癥:上述癥狀進行性加重,出現高燒、乏力、缺氧等,發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癥和多器官功能衰竭,甚至死亡。 新冠病毒感染讓人感到恐懼的就是重癥病人死亡迅速。 新冠病毒感染也是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,與其他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相比較,并沒有獨特的表現。所以,不能自己憑感覺自我診斷。我們能做到的唯一就是積極預防:戴口罩、勤洗手、少聚集、一米間距。 推薦閱讀: 環境傳人和人傳人有什么區別?? 新冠病毒環境傳人怎么預防? “不惰者,眾善之師也”是什么意思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心得感想5篇 勿謂言之不預也是什么意思? |